Discover非凡说 | 管理思维5分钟
非凡说 | 管理思维5分钟
Claim Ownership

非凡说 | 管理思维5分钟

Author: 吴凡_非凡说

Subscribed: 7Played: 9
Share

Description


“非凡说”的含义:你听到的是你所听到的,不是我所说的。

#思维方式 #心性 #哲学


186 Episodes
Reverse
“空杯”大家都很了解,本质是要清空自己、要谦虚、要放下过去的成绩和执念。但“空杯”心态应该是个起点,当事情一旦运转起来后,杯子里如果完全空、和完全满便成为了两个极端,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状态,就是“半杯水的心态”,也就是水和空的比例,不多不少,恰当、适中。“半杯水心态”的好处是什么呢?是同时拥有了“确定性”和“可能性”,把“所见”和“能见”结合到了一起。#领导力[话题]# #职场[话题]# #女性成长[话题]# #自我提升[话题]# #心态的力量[话题]# 
把每个局部都做好,来让整体变的更好,这个出发点可能是好的,但结果未必好!追求“局部的好”,就像:销售拼命冲业绩,生产和财务死抠成本,每个部门都在自己的跑道上狂奔,却发现距离公司的初心和使命,距离终点会越来越远。我们可以从几个现象里面来判断一下,你的公司是不是存在“打补丁”式的“管理”:是不是经常会说“这个月先保住部门指标,其他以后再说”?有没有发现解决了A问题,却冒出了更棘手的B问题?是不是觉得跨部门协作比对外谈客户还要累?如果这几个问题有中招的话,那说明你的公司已经陷入到了“局部优化的执念当中”,误以为每个部门做到最优,公司自然就会最好。我觉得一旦脱离了对终极目标的坚守,就是公司最大的资源浪费。 
每天都感觉非常忙碌,但是效率却提不起来,这是为什么呢?这已经不是个例啦!很多人每天忙到飞起,却觉得什么都没做完?天天在加班,业绩也没见改善?有个朋友大概35岁了,自己带着个小团队,现在加班越来越多,效率却提不上来,效能干不过其他组,有的好苗子都开始提离职了。后来听他介绍了一下工作的基本情况,我和他说,你的问题就在于要“减少干扰”,有很多干扰因素,比如过多的会议、不必要的社交等等,导致他和团队已经无法合理安排工作时间,所以如何拒绝无关紧要的请求,我说呀!是你要优先考虑解决的事情。这些干扰不减少,你很难提升工作效率。其实朋友身上反映出来的现象,也是很多人存在的问题,就是在拼命“做事”,但是你问他“为什么做?”,不知道!首先,应该是做正确的事,然后才是以正确的方式去做事。有人会说“我没得选呀,工作必须随时响应嘛”。那我说,你距离真正优秀的管理者,还有一段距离,要自我提升啊!究竟是被动回应需求?还是学习如何主动规划工作?这个顺序不能搞颠倒了!上个月看到一则新闻,国内一家很优秀的科技公司,在内部发文,明确要求:“非紧急消息下班后不准发群信息、群通知”、另外要“砍掉50%无效会议”。这就是在战略上做减法。就是老子说的:“为道者日损”!所以要特别警惕,职场中新的“形式主义”:用加班时长证明努力?用会议数量显示重视?用秒回消息假装敬业?这都是表演式工作,而非真正创造价值。丹蕨先生一直和学生们说,要聚精会神、要真心实意。的确,专注力,已经成为了很稀缺的资源和能力。我们不妨尝试一下:把非必要的通知关闭掉,然后定时处理消息。建立“专注时间段”,这45分钟,就专注做一件事,不看手机、屏蔽一切的干扰源,把每天思维最清晰的时段拿出来,做一些深度思考或创意的事情,效率极高。另外,也可以用一个专门的仪式感来开启一段深度工作,比如我自己会泡上一壶茶、播放专门一段没有歌词的轻音乐,然后盘腿坐在椅子上,只要这一个组合的动作出现,立即就会进入高度专注的状态。然后自己会享受这个过程。所以,真正的高效≠挤时间,而是通过系统性的工作规划,释放效能。专注力不是时间管理问题,而是价值观选择问题。你选择专注于什么地方,那生命就会在那个地方打开。 
现在有一个现象,一线的员工们对于工作热情普遍是不够的,我认为主要的问题不在员工身上,而是在于公司管理上出现了问题。年青的员工们,热情缺失,根据我的观察,主要是因为组织内采用了严格标准化的“效率模式”导致的。 
从一份行业调研数据上看到,有85%的管理者存在“效率偏执”的情况,66%的年青人因为价值观冲突而拒绝为这样的上级投入工作。所以,我们要问一问,到底管理的是什么?又得到了什么?失去了什么?我想失去了什么,显而易见,最先失去的就是人心,还有年青人的创造力,还有整个团队愿意为你拼命的那团心气。明知道会失去这一切,可为什么有些公司、有些管理者还要这样管理呢?其实本质上是源于自身的“恐惧”。怕结果失控、怕权威被挑战、怕团队不再需要自己……所以监控、工时统计,这些手段就全上了。今天的确还有公司在这么做,未来可能也会存在,但这些公司永远无法成为优秀,这些管理者,终其一生,也永远无法搞明白领导力是什么!#领导力[话题]# #职场[话题]# #管理[话题]# #流程化管理[话题]# #自我成长[话题]# #女性成长[话题]# #赋能[话题]# 
执行力差是现象,管理不善才是本质!从整体上来看,执行与战略,管理与被管理,是一体的。执行力差往往是块遮羞布,掩盖的是管理者的问题!把执行力的问题责怪到员工身上的管理者,已经说明了问题的根子在这位管理者自己身上! 
如何像软件一样快速迭代自己呢?作为人,能不能像软件一样,快速迭代自己,实现持续成长?我们看软件的迭代过程,它通过反馈、测试和升级,然后快速适应变化,再持续优化性能。那我们日常的思维和行动,能不能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进化呢?当然是可以的! 
低谷期,是老天给的礼物,下一个变得更好的机会走进低谷的感觉,这是一个最好的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。低谷也好,高峰也好,都是我们心里的感受。通常我们把成与败,名利大与小、地位高或低,把这些当做了评价标准。然后呢,随着这些的得与失而开心、痛苦。 
管理者事事过问,团队僵化被动——这是你的日常吗?难的不是事情,是心里那面落灰的镜子�控制欲背后是恐惧,授权能力才是真本事焦虑的人看啥都是刺,开明的人把挑战当成长真正的自由是放下完美主义,让团队活起来痛点即悟点,病处即药处|心转局面就转� 
� 家人们,有没有觉得,找到一件“对你像玩儿”的事儿,真的太爽啦!�别人看到的是辛苦�,你眼里全是游戏�,这种感觉绝绝子!��别人加班到崩溃的任务�,你却像玩通关游戏一样兴奋,对手咬牙坚持的事�,你轻松碾压�,这就是找到了“乐之”的事儿,不是职业�,而是事业�!这种“玩儿”的状态�,真的太神奇了!喜爱是创造力的本源,全情投入,聚精会神,不再功利,胜负都没意义。很多人找不到这种感觉,只能用意志力抵抗疲惫,为了结果焦虑�。但一旦进入“玩儿”的状态,做事情本身就超兴奋!�‍️��为啥很多人工作多年,却找不到这种感觉呢?其实,害怕失去现有东西,被既得利益限制,被外界看法和标签束缚,都是原因。更深层次的是,没找到工作的意义,把工作当成了被动忍受的事�‍️,手段和目的搞反了,价值错位啦!️所以,破掉这些障碍,找到工作的意义�,喜欢上它!�埃隆·马斯克说:“如果你对你做的事不痴迷,立刻停止⏹️,去找能让你痴迷的事!”家人们,一起冲鸭!�� 
内卷和内斗的危害:通过内部竞争和争斗来“激发潜能”或“筛选强者”是危险的,因为这消耗团队精力,导致成员互相提防和消耗。真正的潜能无法通过“逼迫”实现,反而会产生负面能量。信任环境的重要性:健康的潜能源于信任环境,而非压力。管理者若释放焦虑和猜疑(“低频能量”),会破坏团队“精神元气”,使成员陷入内耗。长期主义解决方案:聚焦外部挑战:减少内部消耗,将能量导向“共创价值”(如应对市场变化、技术创新)。根基在“守正”:竞争不以不择手段为基础,而是基于内在潜力(“任何外在对手都是渺小的”)。成长导向:利用问题和错误进行深度复盘,促进持续成长,而非指责。良性竞争与底层根源:,竞争本身不是问题,关键在于团队能量是否用于外部挑战,而非内部拆台。管理最终是“修心”,即用信任滋养团队,发挥真实潜力而非内卷式竞争。�#领导力[话题]#� �#职场[话题]#� �#管理[话题]#� �#信任[话题]#� �#内卷[话题]#� �#内卷效应[话题]#� �#反内卷[话题]#� �#带好团队[话题]#�
�经验≠真理!只是你成功后对过去的“滤镜”解读 ��职场人最容易踩的坑:把经验当身份!�血泪案例:汽车投资人用20年前方法管现代团队,结果:员工躺平、业务停滞 �;关键问题:把经验当“圣经”,拒绝迭代。�经验固化后=思维懒惰�️用经验掩饰恐惧,拒绝面对新挑战经验没经过“二次炼金”=归纳≠规律,年龄越大越难翻身。�️三步脱困: 清空心态:像新手一样保持好奇; 工具化:经验是螺丝刀,不是方向盘; 系统升级:持续进化自己的方法 。�经验是起点,不是终点;是工具,不是主人!
团队混乱的根源是“猜疑”,而不是“信息透明”!�领导不力:领导者缺乏公信力、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,团队失去方向感和信任感。�利益冲突:目标设置和资源配置不合理,团队之间存在明显利益冲突,难以形成共同目标,凝聚力和信任感被破坏。�责任不清:分工不明确,工作重叠或遗漏,相互推诿,效率低下,信任危机爆发。�沟通不畅:很多人认为团队问题源于沟通不畅,但沟通是个复杂功夫。巧言令色的沟通高手可能破坏沟通,信息传递中掺杂利益和认知差异。�️ 信息透明不是一次性全公开,而是逐步让员工了解公司真实情况。过度“保密”可能成“隐瞒”的保护伞,警惕“欺上瞒下”!� 信任崩塌时,重建它靠更多信任!� 
冷冰冰的KPI救不了公司!�️ 扎心!"从OKR到ROI,越来越会'玩数字',却忘了数字背后是活生生的人"为抢进度伪造数据、跨部门信息封锁、客户成"指标分母"...� 员工心寒 → 客户体验塌方 → 业绩反噬 → 恶性循环�� 稻盛和夫箴言:"数字是血肉,哲学是灵魂"→ 阿米巴核心:用"单位时间核算"量化效率 × 用"哲学研修"滋养信任� 行动清单(管理者必存�):1️⃣ 决策时灵魂4问 → 避开人性雷区 �2️⃣ 定期删减"无效指标" → 解放团队创造力 �3️⃣ 建立"吐槽直达通道" → 消灭信息黑洞 � 
团队混乱的根源是“猜疑”,而不是“信息透明”!�领导不力:领导者缺乏公信力、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,团队失去方向感和信任感。�利益冲突:目标设置和资源配置不合理,团队之间存在明显利益冲突,难以形成共同目标,凝聚力和信任感被破坏。�责任不清:分工不明确,工作重叠或遗漏,相互推诿,效率低下,信任危机爆发。�沟通不畅:很多人认为团队问题源于沟通不畅,但沟通是个复杂功夫。巧言令色的沟通高手可能破坏沟通,信息传递中掺杂利益和认知差异。�️ 信息透明不是一次性全公开,而是逐步让员工了解公司真实情况。过度“保密”可能成“隐瞒”的保护伞,警惕“欺上瞒下”!� 信任崩塌时,重建它靠更多信任!� 
� 管理思维要革新,别再“打补丁”产品能修修补补,组织却不行。组织与产品不同,需持续创新升级。过去成功经验可能成为束缚,破局关键在于放下过去包袱,管理核心是自我管理,而非单纯管控他人。只有让组织迭代进化的速度超越环境变化,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,实现长远发展。丢掉过去成功经验�,高管从“管人”变“管自己”�。管理自己而非只管控他人,让组织迭代速度领先于变化。 终极顿悟:管理本质不是打补丁,是提升“迭代加速度”��#职场[话题]#� �#领导力[话题]#� �#管理[话题]#� �#团队管理[话题]#� �#高管[话题]#�
你以为的稳定,是真稳定吗?技术会过时,“铁饭碗”会生锈!真正稳的是——你快速迭代升级的能力!找到关键钥匙�: “乐之”心态!做热爱、能享受的事,学习才有内驱力��!️ 职场新人必看:1️⃣ 技术/学历≠免死金牌�‍️: 止步=淘汰!持续充电�才是王道!2️⃣ 警惕‘铁饭碗’陷阱!�: 时代巨变,哪有不变的安全感?灵活应变才是稳!3️⃣ 要发展?� 拥抱变化!在挑战中升级!快于外界速度进化! 
团队为啥不服你?任命书≠领导力当上领导,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,但有些人动机不纯,觉得当领导能让别人听自己的,很有面子,还能随意调配资源,享受权力带来的好处。然而,这样的人一旦坐上管理位子,往往会给团队带来灾难。有领导要求团队每天写不少于1万字的报告,把团队的工作成果全部写成自己的功劳,还设计了复杂的审批流程来保护自己,项目一出问题就立刻甩锅给下属。结果呢?团队被带散了,核心员工流失,官僚风气盛行。这种状态还会自我强化,如果通过压榨团队取得短期成绩,决策层误判,认为这是“有效管理”,那问题就更严重了。真正的管理者、领导者,肯定不是这样的!他们把团队和组织的长远发展放在第一位,能够主动去承担责任,团队有困难时能冲在前面,帮着大家清除障碍,还能通过与团队建立起共同的目标来激发员工们的工作热情。这种基于责任与共同目标的领导方式才是具有领导力的行为。切记,职位任命书,能够让你成为管理者,但领导力是无法任命的,只有你的员工才是能成就你的领导力。 
�团队高效运转关键:信任与理解!�信任:团队成员大胆提想法,不被质疑,合作潜能、积极性超强。反之,猜疑不信任,好点子也提心吊胆,精力浪费。�理解:理解他人思维方式,减少误会。如公司的“透明沟通”文化,管理层公开关键信息,鼓励员工畅所欲言,信任关系好,工作效率高,团队凝聚力强。�管理建议:面对“成就感”员工,对标行业优秀水平主导方案;“安全感”员工,明确底线要求;“创意空间”员工,关注最终方案惊艳程度。透明沟通要点:管理者有同理心,了解员工在乎、担心;正确表达情感,让员工一听就懂;言行一致,实现团队信任。优秀的管理,关键在于实现团队之间不用相互防备,背靠背相互信任。#职场团队 #信任理解 #高效管理 
过度依赖强人?团队易平庸 体系易崩盘�警惕职场“强人陷阱”!�问题:管理者依赖“强人”,忽视了系统性思维,这是脆弱的。一旦“强人”离开,整个组织就会陷入混乱。�解决思路:让更多员工参与进来,一起学习,虽然短期效率低,但长期来看,能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团队。管理者要赋能团队,放弃控制,找到短期效率与长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点。�管理者要明白,责任不再是“让事情被完成”,而是“让团队具备完成事情的能力”,这样公司才会有生命力。 
loading
Comments